Views: 2356
01
—小 A 是我团队的一个90后小朋友。每周末,他都会把本周数据分析所使用的逻辑和思路重新整理、提炼和汇总成程序模块。因为这个程序模块的存在,小 A 每次临时分析工作的时间主要都花在对于数据需求格式化整理,而将其做为标准输入,使用这个程序输出标准格式的结果效率非常高。日复一日,这个模块变得无比强大。有一天下班之后,小 A 怯怯地找到我,告诉我他想离职。在详细沟通过之后,他说:“老板,我的活儿太多了,累得要死。我的单位时间产出是比别人高,但是待遇并不比别人多,甚至还低很多。所以,我要离职。”这种情况,在技术公司里面普遍存在。越能干的人干的活儿越多,即便这个人具备全栈工程师的能力,他也不会活的怎么轻松。他自己总结的这个小模块,在提升他自己工作效率的同时,还给他带来了更多的负荷。所以,这个程序模块,或者叫某种意义上的数据中台的意义何在呢?先前讨论过数据中台的主要功能。那些功能主要直接提升了数据开发的效率,而为业务开发和创新提供了数据基础和能力。事实上,这真的有用吗?
有用,取决于应用场景。
02
山哥给我分享了罗兰贝格按照企业价值链和企业核心能力整理的一个矩阵,借以说明中台能力在企业内部的价值。如果把数据中台换成数据平台,业务中台换成业务系统,这个矩阵也没有问题。中台的价值从这个角度看,和传统信息系统并没有什么区别。
换一个角度,企业按照服务对象和业务需求变化频度将这八类企业进行分类,如下图。业务需求变化频度取决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策略。例如以市场/营销领先的传统企业在本身经营的产品方面业务需求变化并没有以构建生态的传统企业快,而内容领先的数字原生企业(非社交类)在业务需求变化上面也没有以生态领先的传统企业快,因为内容本身制造过程的业务需求变化,所以此类企业会比传统企业中以产品/技术为导向的企业要更频繁一些。
- 一象限 猴子型企业
面对频繁业务需求变更和最终消费者需求的直接性,猴子型企业对于中台的需求非常突出。建设以主数据为核心的数据中台能力,以业务流程为核心的业务中台能力可以迅速响应业务的变化。
- 二象限 蜜蜂型企业
相对于猴子型企业,蜜蜂型企业同样忙碌。这类忙碌来源于对于单一需求的高频度响应。因此,在这类企业中数据中台的作用不会那么明显,反而以流程为核心的业务中台则需要重点关注,以便实现在已有产品和能力基础上,业务流程模型的优化和升级。
- 三象限 黄牛型企业
在黄牛型企业中,大多面向渠道、下游等企业类客户,虽然也会包含部分toC 的业务,但是对于这也企业来说稳定的业务模式是主要特点。这类企业中,中台意义不大,传统 IT 系统足以支撑业务开展。
- 四象限 海豚型企业
海豚型企业业务偏重于 toB 的领域。相对于猴子型企业来说,海豚们会更加游刃有余,因为这类企业的客户大多为 B 端企业,需求变化范围有限。服务于 B 端客户,在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中的数据价值深度挖掘就非常重要,因此数据中台建设突出数据深度和业务价值相关性是价值体现点。
据此,在数据中台价值评定方面,应该根据企业应用场景和目标来设定评价体系。
03
按照上面的分类,我把企业按照需求变化频度分成两类,响应高频变化需求的企业,业务需求相对稳定的企业。
数据中台能发挥典型应用大多是在响应高频变化需求的企业,例如电子商务或者互联网。因为此类企业业务需求关注于高迭代、强变化。数据中台所提供的统一性管控是变化的基础。因此此类企业对于数据中台价值考评的关键指标是:
- 数据中台规范化数据治理体系,能将静态数据分析加工,并能够提供便捷的使用方法
- 数据中台数据应用业务相关性高,原子性服务功能提供满足业务功能需求
- 数据中台技术体系弹性高,能够快速响应技术架构的优化和调整需求
- 数据中台实时数据计算能力,快速数据应用部署能力
在另一类企业中,数据中台的作用其实并不比一个体系完善的数据仓库的作用突出。一个体系完善的数据仓库,甚至可以支持此类企业面向直客的直销、新业务线体系。因此此类企业对于数据平台考评的关键指标是:
- 数据平台对于数据整合的一致性和系统化程度高,企业内部形成完善的一致性数据归并体系
- 数据平台对于决策支持,尤其是战略决策支持提供的数据分析应用的维度水平和深度水平
- 数据平台对于多维分析的响应能力高,可以实时/准实时提供多维数据分析能力
- 数据平台对于时间维度敏感能力高,在对于时间回溯和预测方面具有完备的数据能力
数据中台就像程序设计中的设计模式一样,往往是从体系层面解决程序功能面对变化的响应问题。而它的关键价值就在于此。如果一个企业,他的业务需求变化快、迭代多,一个好的数据中台可以有效提升他的业务实践的效率;反之,如果数据中台只是一个IT 部门或者数据部门自嗨的噱头,和业务脱节,与实际无法匹配,那它就变得毫无价值。这种情况,还不如退而结网,夯实数据基础,从传统数据平台角度出发为企业扎扎实实做些贡献。
04
回到开头,小 A 最终还是留下来。工作成就感对于他这个年龄的小孩更有价值。他自己做的成果也融入到数据中台的设计和实现中。这种能力的共享是从小做起,归纳演绎的必经阶段。在我所处的环境,数据中台的应用场景是介于toB 和 toC 之间的第 3 种场景。我们设计的这个中台更像是业务能力中台,更加关注数据分析应用能力的灵活性,在实现数据动态整合和按需获取的功能之后,基于模型的动态加载和多场景自适应的能力目标就是提高我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业务支持能力。小 A 的模块就在模型动态加载中发挥了大用。这种体系并不适用于所有企业。
(严重感谢一下山哥和猴哥等同学的指点)